李安:既然是自己相信的东西,就要坚持
小提示:点击上方↑↑↑蓝色小字可立即关注台湾电影发布的讯息
俯瞰李安的来时路,确实如此。李安一步都没有离开过自己的理想。
从当了6年在家烧饭、带小孩的「家庭主夫」,到今天成为国际级导演,李安真实人生中的低宕、悬疑、精采,比起他任何一部电影都不逊色。
你怎么看待自己这么戏剧化的人生?
听到「戏剧化」3个字,「最近真的有这种感受,」李安深有所感地点点头。尤其在美国看到一批又一批的观众走进电影院,他忍不住对拍戏伙伴脱口而出:“What a life!”「人生真的很奇妙,真的让我碰到了!」
现在是李安攀上新高峰的时刻。但是站在最高点的李安,并没有睥睨四方的锋芒,这些年,他多了些白发,说起话来也更温文、更深思了。
「每次打开一个局面,就觉得承受不了,觉得应该是强人才能做的事,」他流露出平凡人的真性情说。本来以为,每天被太太骂2句,日子和一和就过去了。偏偏个性里有种反动力,反覆催促他去探寻下一个临界点,竟然造就出自己比电影更戏剧化的际遇。
那么,如果有人正处在谷底、遥望峰顶,你最想送他一句什么话?
“Watch your wish then you will get it.(始终守望着你的心愿,就会实现)”李安回答。
像呼吸一般的累积
英文里,“watch”这个字不仅是凝视,更带着守护、等待的涵义。俯瞰李安的来时路,确实如此。李安一步都没有离开过自己的理想。
弟弟李岗形容,李安的个性比较像妈妈,温和、中庸,也像小草一样怎么吹都不倒。或许因为如此,李安对生活有一种韧性,有一种耐心,他不选择与现实交锋、弄得自己头破血流,反而真像古人所说的:「人不知而不忧,忧己无学也。」只是用一种自己的方式,等待着有一天能够「厚积薄发」。
「赋闲在家」的6年,李安在别人眼中是「前途茫茫,靠老婆养」的状态,但是他很少抱怨。跟李安在纽约一起打过地铺的建筑师林洲民这样形容李安:「没有盘算、没有规划、只有累积。而且这种累积是自然的、像呼吸一样的,不是盘算式的累积。」
结果,当下怎么看都不划算的每段累积,后来都出现惊人的爆发力。这段期间,李安不停地看电影、写剧本,建立掌握电影结构的能力,终于在《推手》、《喜宴》中,大放光芒。
即使后来李安成名,他也没有变得急躁。李安拍《理性与感性》时,外界最好奇的,莫过于一个台湾导演如何进入19世纪的英国社会?鲜少人知,之前长达半年,他专心浸淫英国文学,藉此沉淀出自己的诠释。
那时英语还不流利的李安,指导演员拍戏,是「一个字一个字迸出来的」,与当红巨星休·格兰特互动,不得已时便模仿他的表情给他看,传达要求。「我做了该做的研究,」李安说。既然是自己相信的东西,就要坚持。
「机会没有来,你是继续生活,而不是选择撞墙。一旦机会来了,到某些人手上,马上可以变成有长宽高的东西;到有些人手上,只会显得不成气候,」林洲民说。李安当然是前者,但这段话也很适合作为他成功的注解。
有些片子就算票房不尽如人意,照样在李安身上留下发酵的痕迹。像他拍《与魔鬼共骑》,学到如何驾驭马匹,后来在大漠拍《卧虎藏龙》便事半功倍;拍《绿巨人浩克》时,深入特效剪辑,也变成日后拍《少年派的奇幻漂流》等片的珍贵资产。
我一定要争气!
在好莱坞横冲直撞,终于成为华人之光,李安说,大家只看到他风光的一面,他也很少对外谈委屈。但其实拍片起起伏伏,他也遭遇过被排挤。只是他始终认为:「不管委屈、风光,都一直要往前学习。」
李安不是没有软弱的时候,可是有妻子林惠嘉做战友,给他了行进不辍的动力。当然,还有他内心从来缭绕不绝的声音:「做一个台湾导演,我一定要争气!」「这是用大我的力量支持小我的脆弱,」李安笑说。
高峰或谷底,掌声或嘘声,对李安而言,没有本质的改变,不过是一路继续前行,守望着不变的理想。就像他说自己人生最大的快乐,源于一次又一次接触不同的创作题材,「这是我了解人生的方式,也是我过活的方式。」
※文章来源:台湾Cheers杂志;卢智芳撰文
欢迎关注我们
扫描下方二维条形码,即可订阅我们